校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全面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科学研究提升工程,构建高水平学术创新体系,学校整体科研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大幅提升。
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和修订《青岛大学自然科学业绩分类分级评价办法》、《青岛大学自然科学高质量学术成果认定与培育管理办法(试行)》、《青岛大学横向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办法》、《青岛大学科研经费包干制管理办法》、《青岛大学多学科联合攻关项目培育计划实施办法》,建立健全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形成有利于科研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制度,持续深化科技管理“放管服”,加强有组织科研,创造开放、包容和协作的科研环境,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活力。
高水平科技成果实现大幅提升。与海信集团共同研发的“基于小儿肝胆胰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研发、临床应用及产业化”获201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国家级重大奖励的突破;获山东省科学技术奖、青年奖等省部级奖励70余项,其中一等奖9项;获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科技奖一等奖6项,中国专利银奖1项。发表高水平论文23000篇,居省属高校首位,篇均引文数从8.26次提升到14.65次,其中ESI高被引论文数量从2018年的123篇增加到2023年的759篇,年均增长106%,上榜“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从2018年5人增加到2023年21人。发表在Nature、Science、Cell及其子刊、AM、PNAS、JACS、Angew Chem Int Ed等国内外顶刊的研究成果达194篇。自然指数国内高校排名从第89位上升到第51位。
科技平台建设取得新突破。新增生物多糖纤维成形与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生态纺织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机器人智能交互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发起并作为股东单位共建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杂化材料创新平台通过国家“一中心两基地”评估验收并纳入新一轮建设支持。新增省级平台20个,新增市厅级平台67个。与地方和企业共建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积极融入区域创新发展,共建青岛肿瘤研究院、威海创新研究院、菏泽创新研究院、泰山纺织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功能健康食品研究院、青岛大学华赛医学细胞和蛋白质药物研究院、青岛大学施耐德产业技术研究院、青岛大学海洋粮仓产业发展研究院、海尔衣联网青岛大学联合创新中心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威海创新研究院在科技厅组织的绩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评优秀。
科研经费实现大幅跃升。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科研经费累计到账14.2亿元,实现大幅跃升。纵向科研经费从2018年的0.98亿元增加到2023年的2.42亿元,增幅147%。获批国家级项目81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94项,立项总数居省属高校首位。获批国家重大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42项,其中,2021年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现了学校近20年来自主培养国家杰青的突破。获批省部级及市厅级项目1366项,其中,省杰青、省优青47项、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5项。获批省青创团队70个,位居省属高校首位。承担横向项目1312项,到账横向经费3.95亿元,年度到账经费比2018年翻一番,其中“动力型热管系统”项目获25项发明专利,到账横向经费3000余万元。
服务国家区域重大战略能力明显提升。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申报获批黄河流域盐碱地综合治理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流域酒精依赖相关重大疾病防治与新药创制协同创新中心、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氢能关键材料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承担各级各类项目90余项。服务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建成世界上唯一一条具有天然阻燃抑菌功能的纺织服装用海藻纤维产业化生产线,年产达5000吨,相关成果获中国专利银奖,处于国际领先,创我校历年来培育中国专利奖最佳成绩;与愉悦家纺合作“高精度圆网印花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和“高品质棉型纺织品清洁染色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合作开发建成15000 m³/d印染废水近零排放示范工程,新增销售收入25.8亿元,利润2.7亿元;无乳胶环保地毯技术在东方地毯有限公司实施应用,年产5000吨植物染健康产品生态纺织项目在恒丰集团推广应用。服务国家新能源战略,固态电池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与多家企业深度合作,联合申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支持1.35亿元,共同推进全固态锂离子电池汽车技术走向产业化。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与海信集团联合研发的“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与“外科智能显示系统”,在全国100多家医院推广并应用于临床。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将持续推进有组织科研能力不断增强,以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为导向,全面提升学术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奋力谱写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