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导航菜单

校党委书记胡金焱在《大众日报》发表理论文章

作者:    来源:      编辑:郭书君   日期:2022年01月25日 09:01   阅读:1

新闻网讯 1月25日,《大众日报》理论版刊发我校党委书记胡金焱理论文章“山东经济在转型升级中行稳致远”。

文章指出,一年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形势,山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紧紧锚定“走在前列、全面开创”“三个走在前”总遵循、总定位、总航标,在坚定不移抓好“八大发展战略”“九大改革攻坚”“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七个走在前列”“九个强省突破”等既有工作部署基础上,聚焦聚力“六个一”发展思路、“六个更加注重”策略方法、“十二个着力”重点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高质量发展道路,以量的增长为经济社会运行托底,以质的提升为经济发展注入动力,实现经济在转型升级中行稳致远、在提质增效中高质量发展。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宏观经济稳定性显著增强

从经济发展规律看,经济增长往往呈现周期性波动,但大起大落会破坏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不利于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面对疫情冲击等挑战,山东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运行呈现稳中向好、进中提质的发展态势,2020年、2021年山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分别为3.6%和8.3%,分别较全国高1.3个和0.2个百分点,连续两年好于全国,为全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山东贡献。取得这样的成绩,关键在于正确处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需求侧管理的关系。

在供给端,山东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构建具有强大韧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打通循环堵点,建立更高效率和高质量的供给保障体系。2021年,聚焦“六稳”“六保”落地促进高质量发展,山东梯次推出四批次政策清单、共179项政策,直达基层、直通企业,实现了各层次产业、行业和企业的稳步发展。针对影响产业供给的能源供应、电力紧张等问题,山东精准施策,推动省内煤矿增产增供,争取省外煤源支持,多措并举,积极应对,有效缓解了能源供应问题,促进工业等实现了正常生产。针对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山东大力疏通金融调控政策传导机制,优化金融供给结构,打通金融供给的“最后一公里”,全省社会融资规模、本外币贷款等主要金融指标增速始终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在需求端,立足历史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在扩内需与稳外需同向发力上下功夫,取得明显成效。投资的关键作用得到彰显,2021年山东谋划推出了近1.3万个省市县三级重点项目,全年分别完成交通和水利基础设施投资2655亿元和405.7亿元,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消费需求潜力稳步释放,出台了系列稳消费的措施,2021年全省消费总额达到33714.5亿元,同比增长15.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8个百分点,尤其是居民升级类消费保持高速增长,可穿戴智能设备、智能家电、智能手机零售额分别较上年增长21.1%、26.0%和64.6%。外贸进出口始终保持良好态势,在国际市场中的份额稳步提升,2021年全省货物进出口总额、出口总额、进口总额分别同比增长32.4%、34.8%和29%,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13.6个和7.5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持续扩大,夯实了山东经济运行基础,提升了经济发展韧性,增强了应对风险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各方面、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新旧动能转换取得新突破,发展动力持续增强

立足新发展阶段,山东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代表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正在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山东“四新”经济强势增长,“四新”经济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已经由2019年的44.8%进一步提升至2021年的51.2%。具体来看,山东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呈现以下几个重要特征:

科技企业带动力快速提升。近年来,山东把支持科技企业尤其是“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工作重点,针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协调创新体系不完善、人才短缺、高端市场竞争力不足等难题,量身定制专项支持政策,促进“专精特新”等优质企业快速成长。至2021年末,全省已经培育有效期内的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424家,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62家,占全国总数的7.6%,居全国第三。在“专精特新”等企业带动下,全省高技术行业实现较快发展,2021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1.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8.5%,2021年1-11月全省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7%。

绿色发展动能明显提高。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普遍形态,山东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坚持加快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实现了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2021年全省压减粗钢产量1259万吨,整合退出地炼产能780万吨,2021年前三季度,全省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好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截至2021年11月底,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量达到5761万千瓦,占总装机的32.9%,同比增长31%,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100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5%。

传统产业升级持续加快。针对传统产业短板,山东全面推行“链长制”,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确定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分子材料等10条产业链,强化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改造升级传统动能,实现了传统动能向新动能的跨越。2021年,全省高端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装备工业比重为46.4%,高端化工产业增加值占高耗能行业比重为28.1%,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市场主体活力不断增强。市场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关系着整个经济的发展活力。面对疫情冲击、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挑战,山东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计为市场主体新增减税降费700亿元以上,帮助企业实现了平稳运营。2021年,全省市场主体规模大幅增加,年末突破了1300万户。企业效益保持较高水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146.6亿元,同比增长36.3%,两年平均增长24.2%。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调查显示,2021年山东营商环境位列全国第5名,比上年度提高1个位次。

创新驱动引领发展,产业结构持续优化

产业结构是评价经济发展水平的关键依据,更是反映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标志。长期以来,山东产业结构始终偏重,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第三产业10个百分点左右,2016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7.3:45.4:47.3,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历史性转变,但产业结构中的“两个70%”、能源结构中的“两个80%”等问题依然存在。党的十九大以来,山东按照“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坚持先立后破的原则,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取得新进展、新突破。2021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增长7.5%、7.2%、9.2%,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实现了经济规模变“大”和产业结构变“优”。

农业生产能力显著增强。全省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着力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在有效应对疫情、洪涝灾害等各类风险挑战中积极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现了农业经济增量提质,农业生产稳定高效。2021年,全省粮食总产量首次突破1100亿斤,连续8年在千亿斤以上。同时,各类农业经营主体数量稳步增长,种植结构持续优化,金乡大蒜、寿光蔬菜等13个农业优势特色产业加快发展,6个县(市、区)入选首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农业经济持续高质量发展的根基更加坚实。

工业生产稳步回升。工业处于三大产业的中间环节,是增强产业关联、提升产业竞争力的关键,更是山东经济的底气。面对需求收缩、技术“卡脖子”等重重困境,山东积极破解缺芯、缺柜、缺工等问题,强化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完善融资支持体系,加大保供稳价和助企纾困力度,工业生产实现稳步恢复。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6%,工业增长面稳步扩大,特别是节能减排、科技运用等关键元素在工业生产中得到进一步彰显,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动力越来越强。

服务业跨越式发展成效明显。市场规模大、基础好是山东服务业升级发展的优势所在。近年来,山东持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聚焦细化分工、专业经营、提升效率等关键环节,把服务业做精做优做强,特别是疫情暴发后,既对受冲击严重的餐饮、旅游、住宿等行业积极予以政策倾斜和支持,又大力推动现代物流、医疗养老、教育等行业转型发展,提速培育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深化产业融合,服务业对经济的主引擎作用进一步凸显。2021年,全省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5%,行业增长面超过90%,电子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研发与设计服务等行业的营业收入始终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发展红利全面释放,民生福祉持续改善

立足新发展阶段,经济行稳致远不仅对应着主要经济指标的平稳较快增长,更意味着经济朝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其中,一个重要体现就是民生福祉的改善与提升。近年来,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红利在社会民生领域得到持续释放,民生保障网越织越密,社会公平正义越来越强,真正把经济增长的绝对数字转化成了社会公众的幸福感受。

居民收入增长更快。山东是人口大省,农村居民占比较大,为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增收是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的重要内容,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2018年以来,全省居民收入始终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始终快于城镇居民,至2021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705元,比2020年增长8.6%,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6%和10.9%,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上年缩小0.07个百分点。

就业增长更稳。在经济下行压力和疫情等各种因素的叠加影响下,山东就业形势严峻、任务艰巨,能够多年超额完成预定目标十分珍贵。2021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人口124.2万,超出预定目标14万人。同时,经过多年探索,山东在大学生创业、发展公益性岗位、灵活就业劳动用工等方面找到了有效路径,未来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的能力进一步增强。

社会保障能力更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是治国安邦的大问题。”近年来,山东持续推进社会保障能力建设,民生支出始终在80%左右,医疗保险覆盖面在96%以上,对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稳步提升,脱贫攻坚战、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等工作成果显著。同时,在坚决兜住民生底线的前提下,通过改进科教文卫服务,增加有效供给,推动民生工程实现了从“有”到“优”、从“优”到“强”的关键转变。

目前,山东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发展质量实现新提升,增长潜力得到新动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对经济运行规律和宏观调控规律深刻理解把握的结果,体现了对六组关系的有效运用:“稳”与“进”的关系,以稳为基础、以进为目标,统筹推进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破”与“立”的关系,对经济新动能坚决做加法,对“两高一剩”等落后产能坚决做减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聚焦政府和市场相互补位、协调配合这个根本,坚决发挥“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作用;“内”与“外”的关系,以畅通内循环为主,积极扩大内需,并发挥沿海省份的优势,保持外贸良好发展态势;“守正”与“创新”的关系,对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坚定不移,对优势强项坚决巩固,对发展中遇到困难改革创新;“守底线”与“求高线”的关系,坚持底线思维开展工作,在工作中对标“走在前”的要求抬高标杆,高质量推动经济发展。未来一个时期,站在坚实发展基础之上,奋进的山东一定能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越来越好。

全文链接:

http://dzrb.dzng.com/paper/paperShare/id/775799


    

< 上一篇:校领导走访慰问寒假一线教职员工和外籍师生 下一篇:学校召开党委常委会会议和校长办公会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 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
欢迎关注青岛大学公众号
  •  

    电话:(86)-532-85951111

  •  

    传真:(86)-532-85953085

  •  

    校长信箱:xiaozhang@qdu.edu.cn

  •  

    书记信箱:shuji@qdu.edu.cn

  •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青岛大学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