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网讯 近日,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公众号全文刊发我校校长夏东伟在“2020高等教育国际论坛年会”中题为《地方高校服务区域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以青岛大学为例》的报告。
夏东伟在报告中,针对在新时代新理念新格局背景下,我们所面临如何服务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问题,从认识、行动和成效三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夏东伟认为,高等教育发展到今天,已经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形势下,地方高校更应该关注如何转型发展。青塔微信公众号的公开数据显示:地方高校从数量上,约占中国高校的95%;本科生培养规模上,约占中国高校的94%,研究生培养总量上,约占中国高校的51%。由此可见,地方高校为吸纳当地考生、培养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主体和中坚力量。地方高校如何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建设教育强国的一个重要命题。
在地方高校如何发展,如何对自身的优势和不足进行清醒的认识和判断上,夏东伟建议:一是把融入区域,特别是融入城市的发展作为战略选择,承担起为区域发展提供战略科技支撑、人才支撑的历史使命;二是把解决区域发展的重大问题作为主攻方向,每一个区域都承载着国家的发展战略,地方高校服务区域承载的国家战略就是服务国家的重大需求,这是我们义不容辞,也不能回避的责任;三是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
夏东伟以青岛大学为例分析,青岛大学与青岛市相伴而生,于1993年由四所学校融合发展而成,在地方高校中规模较大。现有36个学院和医学部,目前在校生约43000人。对于办学定位,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并形成共识,青岛大学作为以城市命名的学校,应自觉把学校作为城市的一部分,提出“青岛大学是青岛的,也是世界的,服务青岛就是服务世界,青岛大学应该成为青岛这座北方海滨城市的靓丽名片”,所以把“立足青岛、融入青岛、服务青岛”作为学校的战略选择。
夏东伟强调,坚持把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第一资源。按照大学逻辑,教师的水平直接决定了大学的水平。只有构建具有竞争力的制度体系,才能激发人才内生动力,做到激活人才存量、做强人才增量。一是分类施策深化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快速引进有竞争力的青年教师,实现教师队伍结构性的变化,这是我们采取的主要策略。二是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发挥城市优势,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培养。推行首席教授、特聘教授、青年卓越人才工程,提升培养水平,营造青年教师成长的氛围。四是探索人才成长的组织模式。强化校直属科研机构的建设和考核,加快构建基于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山东省从2015年开始把正高级职称的评审权放到学校,我们参照发达国家和北美模式,结合学校实际,实行了校聘教授岗位制度。学校用综合评价的学术标准评聘教授,不限制数量,极大地激发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青岛是一个国际化特色鲜明的沿海开放城市,学校坚持“打青岛牌、唱国际歌”,发挥城市优势,获批了国家“111”创新引智基地,依托创新引智基地,组建学科集群,面向海内外,特别是发达国家引进了一批人才。
夏东伟强调,坚持自主创新,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如何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这与学校的定位和学科积淀有着直接关系。青岛大学医学教育区位优势明显,教师教育在城市中具有竞争力,工科行业特色鲜明,按照学校的学科优势和特点,对接城市发展的需求,从五个方面坚持自主创新,寻求重点突破。
一是精准对接青岛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岛的发展非常关心,2018年青岛成功举办了上合峰会。青岛是中国北方的制造业城市,是中国北方三个GDP过万亿的城市之一。学校与海尔、海信、澳柯玛等一大批企事业单位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海尔共建国家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推广中心,与海信共同组建了海信人工智能学院,把“海信的问题搬到学校,把专业建到海信研发中心”。
二是以大健康产业链布局医学学科发展。医学学科是学校的传统优势学科,学校发挥医学教育的优势,服务青岛健康产业布局,发起成立山东省医学教育联盟,整合社会医疗资源。学校附属医院历史悠久、规模较大,2019年门急诊量超过597万,居全国第4位,复杂手术量居全国第3位,器官移植手术数量和质量连续五年列全省第一、全国前列。今年的疫情阻击战,医院先后派出3批143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医院同时承担青岛和日照两市防控救治工作,获中央、省委多项集体和个人表彰,赢得社会各界广泛赞誉。
三是做大做强师范教育。学校开展青岛市普通中小学名师、幼儿园名师和园长培养工程,并成立青岛大学教育集团、山东青大教育集团,挂牌一批附属中小学,服务区域基础教育发展。
四是搭建校地融合发展的合作平台。学校与山东一些地市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创新研究院。纺织服装在山东省是万亿级的产业,每年产值1.2万亿,山东省纺织企业70%的高管、80%的技术人员毕业于青岛大学纺织类专业和学科。学校与康平纳集团、东华大学共建国家先进印染技术创新中心,这是国家第17个制造业创新中心,也是山东省第一个制造业先进技术创新中心。
五是文化传承创新。由青岛大学歌剧艺术中心牵头,音乐学院、美术学院、纺织服装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等通力合作、布局新文科、各展所长,原创了系列歌剧,包括《敦煌之恋》《莫高窟》《韩信》等,整合了相关学科的艺术创作能力,在艺术表现上做了全方位的创新性探索,为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推动区域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新贡献。
夏东伟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学校共培养了40余万名毕业生,遍布世界五大洲,为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每年为社会输送的万余名毕业生中,近60%留在青岛就业创业。据统计,2/3以上的青岛上市公司CEO/CFO、1/2以上的青岛中小幼学校校长、1/2以上的青岛各大医院科室主任毕业于青岛大学。临床医学等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去年18个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系统科学入选“2020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居全国第2位;在2019、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连续两年入围世界500强高校,学校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夏东伟指出,青岛大学通过融入城市发展,获取了发展资源,赢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发展的关键是找准定位,把融入区域发展、把解决区域发展问题作为学校的使命和责任,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同频共振,共同谱写城市繁荣、区域发展、大学崛起的新篇章。
全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qK-HiknOdLq3gTBzYS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