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工作巡礼

导航菜单

科研成果转化中心: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 打造科技成果转化新高地

作者:  来源:科研成果转化中心  编辑:伍恒犁    时间:2024年06月03日 15:35    浏览: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学校党委高度重视科研成果转化工作,2021年12月批准成立青岛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按照“校地对接、信息汇聚、合作统筹、供需引导、招才引智”的总体工作要求 ,搭建了最为完善的从供给侧到需求端的科研成果转化体系。中心紧紧围绕学校 “一三五五十”的中长期发展思路,以“高水平、强辐射、有担当、重效益”为出发点,统筹全校创新资源,以有组织科研活动主动破局、深入挖掘整合校内外资源,搭建起有序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一、整合资源,搭建有组织的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

2019年8月获批了山东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2020年8月获批了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试点,2020年10月获批了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2020年12月获批了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与技术转移基地,2021年7月获批了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项目试点, 2024年3月获批了山东省纺织新材料概念验证中心(试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对社会开放,经过培育发展,构建了产学研相融合的创新服务体系,推动实现重大科研成果转化,累计获各项奖励和支持经费454万元,山东省技术转移服务机构连续两年考核优秀,获山东省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称号,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赋能。

二、优化制度,用制度规范保障成果转化加速发展

作为省属高校院所中,最早一批制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政策制度的单位之一,结合国家省市指导政策,不断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管理体制,连续两次修订了《青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法》,出台了《青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综合改革试点方案》《青岛大学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实施细则》《青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方案》等一系列政策举措,以科技成果三权改革、权属改革为突破口,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近期我们将继续完善《青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办法》《青岛大学学科型公司管理办法》,出台《青岛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办法》《青岛大学高价值专利培育办法》,助力学校科技成果加速转化落地。

三、提质增效,打造“一站式”专利服务体系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方案(2023-2025)〉的通知》和《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点工作方案》的相关要求,我校作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及山东省存量专利盘点试点单位,遵循“全面盘点、筛选入库、市场评价、分层推广”为原则,对国家专利导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中统计的我校2011件专利进行了盘点,于4月19日全面完成了专利盘点工作,其中1822件专利进行了有效建档,评出三星级以上高价值专利1004件,进入国家专利导航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专利转化资源库。通过此次专利盘点工作,为专利管理和成果转化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从2021年启动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以来,为提高学校专利申请质量,成果转化与专利管理办公室聘请了专业人员从事专利申请前评估、撰写、可行性分析、挖掘、布局、保护、转化等专业辅导,为老师们提供专利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同时采取微课堂等措施进行专利政策宣传。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共申请专利2450件,其中发明专利2025件,实用新型276件,外观设计149件;授权专利1957件,其中发明专利1474,实用新型312件,外观设计171件。

四、多措并举,科技成果转化业绩稳步提升

第三次党代会以来,通过改革创新、资源共享,完善创新链、产业链和市场需求有机衔接,加速推进从科技研发到市场推广应用。我校的成果转化工作经过积累沉淀和不懈努力,转化项目数、质量稳步提升;共实现成果转化270项,合同额超8600万元。2020和2022年,我校两次进入中国高校专利转让排行榜(TOP100),分别排名全国第99位和95位,稳居山东省高校前列。

(一)2022年6月,我校作为首个推进驻青高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单位,联合青岛市科技局发布了《推进青岛大学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工作方案》,建立了推进成果转化校地联席会议机制,合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中心围绕学校特色优势学科,着力打造纺织领域全国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地和医学、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创新中心,通过选果、育种、建平台、搞活动等多种形式,实现了学校本地科技成果转化数量、技术合同登记额、技术经纪人加速增长,推动更多的优质高端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本市转化。

(二)2024年4月举办了青岛大学科技成果转化推进会暨知识产权进高校-盘活专利行动,山东省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青岛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崂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齐鲁工业大学等多家单位莅临会议现场。活动旨在准确把握我校成果转化的现状,结合学校“服务社会提升年”的要求,大力宣传开展专家博士进企业工程,强化校地校企融合协作、创新发展。各学院院长或分管科研副院长,科研(教科)办主任,教师代表及相关职能部门和学科负责人25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通过本次活动,我校成果转化氛围显著提升。

(三)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组织了上百次线上线下对接活动,带头当“红娘”,助力科技成果找“婆家”,推动更多“纸上成果”变成市场认可的“金果果”。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联合青岛市科技局、半岛科创联盟共同举办了“校企联合新技术发布&对接会-青岛大学专场”系列活动,借助云端研发新模式,为企业提供一系列新技术,助力校企“云端牵手”。疫情之后,产研院迎接了省科技厅、教育厅、市科技局、工信局、市场监督局、人社局、海信集团、中鲁远洋集团、海尔集团、邹平市政府、宿迁市政府、胶州市政府、上合示范区、中国水产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以及学校各学院校友企业观摩交流团队等100余批约2000人次,有效发挥了科技创新、项目推介、路演对接、企业交流、人才培训等服务社会功能。

五、创新发展,搭建完善的供需侧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一)畅通创新“堵点”,启动专家博士进企业工程

积极实施“走进学院、走近教授,走入企业、走到政府”的“四走”战略,以学校专家博士与产业柔性共享方式,与各级政府、平台公司、企业联合会等组织合作,协同解决研究与研发平行发展痛点,推动有组织的科研活动和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目前,已多次带领专家博士与山东科创集团、海尔、海信等大型企业、各地市工信局采取联合研发、科技咨询、技术服务、联合培养等方式的合作,打通技术研发(供给侧)到社会需求(需求侧)的关键堵点,不断拓宽企业技术需求渠道和教授们的合作需求。

(二)打造“青大模式”技术转移人才培养体系

拥有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青岛大学)、山东省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按照“一门课程、一套课本、一支队伍”的建设目标,系统的建设了技术转移人才培训体系,为高校院所、企业、政府培养紧缺人才。基地已连续3年被省科技厅评为“优秀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称号;为学校培养技术经纪人175人,省属高校第一。截至目前,共培养输出技术转移人才1300余人,覆盖全国15省市。

(三)统筹集聚校内资源,建设异地创新服务载体

精准研究区域经济特征,针对省内经济发展情况不一,产业基础和需求不同的特点,借助学院人才优势和各地校友资源,积极开展院地对接,按照“做一个、像一个、成一个”的建设思路,逐步推动和建设地方创新研究基地(研究院),在区域优势产业前沿性、关键性、共性技术领域实现突破,全力创造创新亮点。目前已建立青岛大学威海创新研究院、东营研究院等7个创新载体,解决企业难题数百项,成功打造了高校科技服务的新模式。

青岛大学大学第四次党代会召开在即,我们将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迎接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使命,继续深耕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加速发展,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支撑产业跃升发展,以新作为开创科研成果转化工作的新高地、新局面!


< 上一篇:医学部:奋楫扬帆 “医”路远航 谱写青大医学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下一篇:研究生院:聚焦内涵发展,多措并举推动研究生教育高质量发展 >
欢迎关注青岛大学公众号
  •  

    电话:(86)-532-85951111

  •  

    传真:(86)-532-85953085

  •  

    校长信箱:xiaozhang@qdu.edu.cn

  •  

    书记信箱:shuji@qdu.edu.cn

  •  

    地址:青岛市宁夏路308号

  • 意见反馈

版权所有 © 青岛大学                 鲁 ICP 备案 05001947 号 - 4         鲁公网安备 37021202000856号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