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学科建设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科建设概况

一、学科优势

经过长期建设,我院马克思主义学科具有以下优势:

1、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79人,教授13人,副教授25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3人。学缘结构合理,教师学历层次较高,大多毕业于国内名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及相关专业。其中山东省社会科学名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入选山东省高级智库、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各2人,山东省思政课教学名师1人,教育部学位中心论文评审专家3人。青岛大学特聘教授3人,青岛市思政课教学名师2人、青岛大学青年卓越人才1人。

2、科研成果丰硕近五年,获国家社科基金、省部级课题共36项,省教育厅、青岛市课题共65项,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5项,教学成果奖4项、研究生教育成果奖1项。出版著作32部,发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光明日报》等重要报刊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

3、学科声誉好我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于2019年、2020年连续上榜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

4、人才培养质量高。近五年,培养研究生65人,就业率、继续深造率位居省内同类高校前列。研究生在《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作品入选《学习强国》。获山东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教育部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三等奖1项,山东省高校思政教育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建成青岛大学在线开放课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二、学科及其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特色

本方向学术队伍实力强、结构合理,已形成以教授、博士为主体的科研队伍。学术团队发展势头良好,研究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其中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在区域内有明显优势。近五年,承担4项国家社会科研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

(1)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

思想教育理论及其实践研究凸显特色。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式、方法、途径、保障机制、评价与奖励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与研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突出时代性 、注重科学性与实效性。近五年承担了 “美德的实在性研究”、“西方道德责任理论的历史嬗变”、“认知哲学视域下的“妄想”现象研究”3项国家级课题,出版专著3部,在《哲学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项。

(2)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道德建设研究

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相结合,以服务于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主要研究传统文化与党风、民风及弘扬民族精神的关系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对当代中国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价值。近五年承担3项国家级课题“传统儒家伦理的当代嬗变及价值研究”、“魏晋玄学伦理思想研究”、“近代中国妇女财产继承权的确立及其制约”,出版专著5部,在《哲学动态》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3)伦理道德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社会伦理道德教育的目标、规范、体系,及新时期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着眼于伦理道德教育在调节社会伦理关系、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特点,重点研究伦理道德教育在提升个体道德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途径、方式和机制等。近五年承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内在逻辑的四维透视研究”等多项省部级课题,出版专著2部,在《伦理学研究》、《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等刊物发表相关论文多篇。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学科研究方向及其特色

本学位授权点各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全部为教授,大多具有博士学位。学术队伍实力强、结构合理,科研成果层次高,发展势头良好。其中马克思劳动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研究在区域内具有明显优势。近五年,出版专著3部,承担、2项国家社会科研课题,教育部课题2项,山东省社科课题5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余篇。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为主要研究内容。以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进程和发展规律为特色,着力从社会发展规律角度研究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系本研究领域全国首部学术专著,且获山东省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近五年,承担国家社科课题“习近平新时代公平正义思想研究”、山东省规划课题“规律视野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研究

主要研究《资本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等。近五年,承担山东省社科规划重点课题“总需求结构失衡下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研究”、“社会秩序视域下中国特色劳动伦理构建研究”、山东省软科学项目“经济新常态下劳动伦理构建与企业发展环境优化研究”等,出版相关专著4部,在《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研究

主要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要内容,以及产生、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尤其关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研究,包括反腐倡廉文化等方面研究。

3.学科教学•思政方及其特色

学科教学•思政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重要培养方向之一。旨在培养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工作能力、能从事中小学思政课教学的骨干教师和思政教学研究人员。该方向实行“双导师制”培养模式,即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共同指导,注重思政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现有校内外指导教师共8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3人,校外指导教师包括全国优秀教师、山东省特级教师、齐鲁名师、中小学教研员以及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中小学高级教师。导师队伍具有良好的学科专业基础和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基础。目前教育教学实习基地(学校)1所。


三、导师简介

undefined


注重学术育人,营造浓厚学术氛围。

马克思主义学院肩负着传承发展马克思主义重担,引领社会主义人才培育,回应当代国际社会质疑的重要使命。学院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建设一流学科为目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关键性育人功能,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资政服务功能,坚持“求是、创新、全面、至善”的发展理念,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国际视野的基础宽厚、多元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举办高层次学术会议,汇聚人才。

2019年主办首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研讨会

 

2019年主办“新中国70周年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进展”研讨会


打造“笃行讲堂”,“求是论坛”两个学术育人品牌。

“笃行讲堂”异彩纷呈。马克思主义具有实践品质,深学笃行历史唯物主义,开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是马克思主义学者的使命,我们把“笃行致远”作为院训,坚守笃信笃学笃行之道,加之我院办公地点在笃行楼,因此设立“笃行讲堂”,通过邀请校外专家、学者来我院进行学术报告,对于汇聚学科人才、打造思政大课堂、提升我院学术水平具有作用。

南京大学党委书记张异宾教授来我院讲学《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前沿》


山东大学刘森林教授,长江学者,应邀来我院做报告《从马克思、恩格斯到尼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虚无主义思考》


  清华大学魏续臻教授来我院讲座《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南开大学王南湜教授莅临我院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两种模式》


台湾学者潘光哲研究员来我院做学术报告


南京大学李承贵教授来我院讲学《儒学的生活智慧


“求是论坛”展露头角。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传道人应具有追求真理不畏困难的品格。“求是论坛”是研究生论坛品牌,以研究生课程论文、读书汇报、问题研讨、参会交流、跟踪学术前沿等为主要内容,培养学生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和行为品性。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赵茗在“求是论坛”启动仪式讲话


“求是论坛”首讲:我院赵永刚教授讲座《从理论化到实践:反思现代美德伦理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年研究生学术论坛


精品社团“青马研习社”。依托学科特色、发挥学科优势,打造精品社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研习社”,暑期“三下乡”活动的专题党课已成为品牌。在校研究生生迭出佳绩,积极参加各种级别学术会议并作会议发言。毕业生大多担任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高校政治辅导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政工干部、教育机构辅导教师。毕业研究生良好的职业素质得到用人单位好评。

“致敬建党百年 奋斗热血青春”党史宣讲会


社会文化名人萨苏讲座《光荣的红色“钱袋子”》

四、毕业去向

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高校政治辅导员、公务员、企事业单位政工干部、教育机构辅导教师。






Baidu
map